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湖北枣阳杜岗村:乡村治理变“智理”
发布时间:2022/05/23 乡村振兴 浏览:204
今年4月,湖北襄阳枣阳市熊集镇杜岗村房前屋后、乡村道路、公共区域、水塘周边陆续安装了摄像头和小广播。它们的出现,为杜岗村乡村治理工作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5月10日傍晚,杜岗村十组74岁的杜平友还在自家小菜园里忙活……
“晚饭时间到了,吃完饭好好歇一会儿。”突然,杜平友家门口的大喇叭里传出儿子杜道平响亮的声音。
杜平友放下手中的锄头,抬头朝二楼外墙上的摄像头打了个招呼,就回屋做饭去了。
喇叭里的声音来自千里之外的江苏昆山,杜道平已在那里工作多年。4月中旬开始,他和父亲几乎每天都要这样见上一面,聊聊家常。
远隔千里的父子能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主要得益于今年4月杜岗村启用的融合“数字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的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出门在外的年轻人不论身在何处,点开手机APP,就可以全天候查看自家情况。
云平台启用后,不仅拉近了亲情,也密切了干群关系。设置在杜岗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的平台监控屏幕里,村里的道路、水塘、村民门前院落等处一目了然,村干部的声音随时可以通过云广播传递到群众耳朵里。
“五一”期间,在广东打工的王威通过手机APP连续三天没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活动,有些担心。于是,他给杜岗村党支部书记邓坤发微信,请邓坤到家里看看父亲。邓坤立即赶到王威家,把他的父亲拉到摄像头下报平安。
杜岗村曾经是后进村,村集体收入仅2万多元。2018年3月,枣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检察官吕春武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
几年来,驻村工作队扎根乡村,心系农民,发展产业,促使杜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杜岗村实现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贫困户彻底清零。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枣阳市人民检察院被评为枣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突出单位。
脱贫目标实现后,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广大农民?今年以来,枣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每个季度都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措施。
今年初,针对杜岗村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枣阳市人民检察院选准“平安乡村”建设切入点,与中国电信枣阳分公司共同投资11万元,搭建起“数字乡村+平安乡村”云平台。
“数字化监控平台为村里精准开展党务、村务等活动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便捷、高效。”邓坤说。
“数字乡村+平安乡村”云平台的建成投用,让杜岗村实现了“摄像头+云广播”全覆盖,有助于该村开展政策宣讲、疫情防控、自然灾害预警、防溺水宣传、垃圾治理、秸秆禁烧、殡葬改革等工作。
在线上治理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杜岗村还积极开展线下网格化治理。全村7名网格员按照“分格负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形成上下对接互联、信息共建共享、问题共商共决的治理格局,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今年以来,7名网格员开展专项检查4次,组织专题宣传6次,解决群众问题8件。其中,4月以来,通过云平台发现并解决问题3件。
如今的杜岗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平整洁净,村民生活幸福,产业特色鲜明。该村以养殖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不断夯实壮大,建成了360亩精养鱼塘,发展生态养鱼,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培育种植大户3户,种植晚秋黄梨75亩,带动村民务工年增收2万元;连续两年在熊集镇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