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湖北鹤峰东洲村:田家院子的蝶变之路

新闻

问界新M7系列夺得1-8月累计交付冠军,以实力领跑新势力市场  问界新M7系列夺得1-8月累计交付冠军,以实力领跑新...

进入9月,例行的销量放榜日,各家纷纷公布2024年8月份的销量。鸿蒙智行的表现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脱颖而...

湖北鹤峰东洲村:田家院子的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2/07/10 乡村振兴 浏览:57

飞檐翘脚的吊脚楼依山而建,碧绿清澈的东洲河静静流淌。

仲夏时节,穿过沿溪而建的石板桥,推开田家院子的大门,吱呀呀的门响声低沉而悠长,老阶岩上斑驳的痕迹与层层苔藓展示了田家大院百年间的风霜雪雨,吊脚楼旁田氏族人种下的420岁的板栗树,用苍老的年轮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忠厚传家,才俊辈出

田家院子坐落在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东洲村8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院里人大多姓田而得名。田家大院里五世同堂,目前还住有16户72人,家家户户都是十星级文明户,崇尚家庭美、环境美、和谐美,是良好家风的典型代表。

据田一明说,太爷爷田祖光曾自背干粮,徒步两个月前往武当山朝拜真武大帝,为家族祈福,路途中见庙烧香,见神跪拜,他的虔诚感动了武当山上的一名老道,老道赠送给他一黄布包袱,田祖光将求来的黄布包袱挂于梁上,每日进香祈祷。如今黄布包袱虽已丢失,但“勤耕务读、敦伦孝亲、富莫骄贫、忠厚传家”的文脉基因,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闪耀。

百年间,这座不足百人的小院走出了2名军人、3名人民教师、4名医生、5名国家公务员、3名企业家和14名建筑人才。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发光发热。

砖瓦易碎,坚木不腐。如今的田家院子,正见证着东洲村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数商兴农,抢抓新机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在你的院子里,我看到了我向往的生活。”即便已是仲夏,田家院子依旧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大多是“三兄弟腊肉”的粉丝。田一明取下木板墙上挂着的腊肉,忙着为客人准备地道的土家宴,眼里尽是喜色。

田一明今年47岁,长期在外务工,因受疫情影响今年选择回村务农,看到村庄颜值的变化,他果断抓住了当下风潮正劲的直播带货,注册起“三兄弟腊肉”,把田家院子变成了直播间,自己当起了“主播”。“三兄弟腊肉”带大家云游田家院子的同时,村里的土家腊肉、富硒茶叶、富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也通过网络销向远方。

田家院子有了名气,田一明有了新的思考:不仅要把村里的土特产品卖出去,更要想办法把游客吸引过来。

人居环境整治的好消息传来,田家人很快达成共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握好发展机遇,让田家大院乘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匠心凝聚,旅游活村

“吊脚楼还是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留住乡愁,也守住民俗,这样才能吸引人。”走进田家院子的百年老屋,木烟囱里炊烟袅袅升起,火炕里柴火正旺,火苗映衬着田一明的笑容。

从庭院栅栏到花卉绿植,从石径小道到木质秋千,无不透露“三兄弟腊肉”的满心巧思。田一明说,庭院的打造,他们并没有请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短短两个月时间,他们能从庭院建设的“门外汉”变成了村民眼中的“内行人”,靠的是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反复琢磨。

在集镇定居的田仁芝主动提出无偿拆除废弃房屋,在广州的田明育连夜赶回商议拆除猪舍事宜,在成都定居的田大明也主动帮忙为庭院做规划设计,田家16户无偿让地,集资15余万元打造公共区域的宿营基地……除了一颗“匠心”外,田家院子的蝶变更离不开田氏族人的对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的家风的传承。

田家大院的打造不仅是提升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促进“庭院美丽”向“经济增收”的转变。

近年来,东洲村在党建引领下,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加强对老屋的保护修缮与房屋建筑风格的引导,挖掘土家民俗,培育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百座吊脚楼、千亩茶园,万亩原始森林……

东洲村的老木屋,正以新的面貌融入到乡村振兴中来,为一方经济与文化添彩,让浓浓的乡愁在青山绿水间静静流淌。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