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
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SUV该怎么选?问界新M5 Ultra给...
在20万级SUV市场中,年轻人选车的标准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既要颜值在线,又要驾驶带感,还得智能便捷。而问界新M5 Ultra,恰好完美契合这些需求。它不仅以出众的外观配色吸引目光,更以卓越的驾控性能和先进的智能...
-
从“手工迷信”到“科技信仰”:尊界S800如何让豪华回...
在超豪华汽车市场,西方品牌凭借“百年传承”与“手工匠心”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壁垒,将中国汽车长期压制在中低端领域。劳斯莱斯的手工皮革座椅、宾利的百年胡桃木内饰,这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标签,成为中国品牌难以逾...
竹溪县3万多农民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1/08/26 商业 浏览:130
黄连、独活、重楼……8月,秦巴山区腹地竹溪县,随处可见长势旺盛的中药材。
近年来,该县实施以奖代补、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拳,培植中药材产加销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聚集3万多农民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增收。
都说黄连苦,亩产两万五
“都说黄连苦,亩产两万五;都说丰溪黄连好,连根带泥都是宝……”8月5日清晨,海拔1500米的竹溪县丰溪镇辽叶村千亩黄连基地,47岁的村民田家辉用浓厚乡音唱着自编的山歌,几十个农民一边附和,一边手拿药锄给黄连除草。
不远处的仲信药材加工厂,一派繁忙,20多个工人正分拣打捆杜仲皮,赶工湖北神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50吨杜仲订单。
“全村124户村民,户户都种药材,人均收入早过万。”辽叶村党支部书记李登葵,见山腰4000多亩梭椤及林下套种的独活等长势喜人,笑眯眯地算起账,今年要收获300亩黄连,亩产300公斤,市场价100元/公斤,就要卖900多万元。
凉桥村2组村民杨本清种植黄连150亩、独活100亩,年均纯收入20万元;普岭村民冉从华,全家3口人,种黄连105亩、苍术5亩,年均纯收入13万元。“像这样靠种药材富裕起来的农户,在丰溪镇比比皆是。”丰溪镇党委书记彭君介绍。
该县水坪镇大仙裕村,村民周清华2012年流转土地500多亩,从事金银花种植、加工,同时在基地养殖药用昆虫金蝉、蜜蜂等,每亩年均增收8000多元。目前,周清华已吸纳社员106户,辐射带动周边乡村3000多农民种植金银花15000多亩。
中药材产业链凝聚3万农民
“大药厂来收购,小车装不下,大车装不满。”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过去竹溪药材的境遇很尴尬,品质虽好,名声也在外,可不成规模。
竹溪境内已查明的中药材有1200多种。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近年来,该县加强与大学院校、中药材科研单位合作,走科技兴药之路。与武汉大学药学院合作开展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地道中药材野转家试验等,为全县大规模建设中药材基地,提供优质高产良种和规范化种植操作技术规程。以黄连种植为例,在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下,为解决砍树毁林种植黄连的“林连矛盾”,该县开展黄连熟地仿生态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品种品质没变,产量成倍增加,生长周期由6年缩至5年。
该县出台系列政策,多途径扶强扶壮中药材产业,如每亩药材验收合格奖500元等政策;每年从农业项目中优先安排资金对中药材种植基地、仓储、加工等给予支持;推行减税降费,对农户自产自销的药材、中药材种植农业合作社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2019年,蒋家堰镇兴绿林业专业合作社在岳王庙村、蔓荆沟村连片建设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导入156个中药材品种,建设秦巴山区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区和中药材品种多样性、道地性博览园,实现“农、旅、药”融合。2020年该博览园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收获中药材10多吨,直接兑付土地流转和生产劳务费165万元,带动本地农户495户2518人务工和发展中药材产业。
如今,该县涌现出200多个药材专业村,中药材基地达15万亩,年收入10余亿元,聚集3万多农民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有公司当靠山,放心大胆种植
湖北神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药材加工车间内,成捆成捆的花栎树皮,一袋一袋的野生葛根,堆得像小山。
“25吨杜仲,正装车发往广州白云制药厂。”该公司负责人刘才可介绍。刘才可从13岁就跟着大人跑广州贩药,现已54岁仍忙得不亦乐乎,上午跑基地,下午跑车间,购销电话不断。
神农爱民药业2015年11月在竹溪县成立,依托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从事道地中药材的种苗繁育、种植、加工及销售。该公司通过“市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模式,在丰溪镇辽叶村和桃源乡中坝村流转土地近2000亩,打造梭罗、黄连、独活等种苗和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2万余亩。
随着中药材基地的壮大,2019年,广州百草堂国医馆连锁有限公司与竹溪县签订总投资1亿元的特色种养及中药材深加工项目,现已建成3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人福药业、云浩药业、百草堂等20余家医药企业扎根竹溪,以当地药材为原料开展精深加工,产品走俏国内外。2020年这些医药化工企业利润达7亿多元,成为药农增收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