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转动”大桥的人——记襄阳东西轴线上跨铁路转体桥总工程师夜卫平

新闻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价齐飞成绩单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

当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鸿蒙智行用持续的技术升级与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成长型...

  • 都市精英购车指南,问界新M5 Ultra对比小米YU7 

    当今的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各类车型百花齐放,配置表上的各种参数更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在看似无止境的参数堆砌背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评判一辆车的标准,更应该...

  • 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9月开启交付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重磅登场,起售价35.98万元,为家庭用户带来纯电出行新选择。作为问界王牌家族的纯电力作,问界M8家族此前累计交付超7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转动”大桥的人——记襄阳东西轴线上跨铁路转体桥总工程师夜卫平

发布时间:2021/10/24 商业 浏览:159

在有着8条股道的既有铁路边施工,却未发生一起地下管线中断事故——从一名青涩的技术员到连续两年荣获中铁一局桥梁公司“优秀技术工作者”,并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省部级工法收入囊中,时间在变,襄阳片区指挥部总工程师夜卫平骨子里的认真劲始终没变。
2018年10月,夜卫平担任襄阳市东西轴线上跨铁路桥项目技术负责人。虽曾参建过杨凌大道转体桥施工,但初到湖北襄阳转体桥项目,在熟读设计文件,并现场实际察看和与各级建设、管理单位对接后,他还是“头大”了。
面对这座地处襄阳市中心城区,全国首座不等跨全钢结构独塔斜拉桥,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交通导行方案。为了确定交通导行方案,他不断与地方交管部门、住建部门及邻标施工管理单位对接,先后组织各类听证会、专家论证会不下十次,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交通封闭逐步实施,但这离顺利施工还相差甚远。
在8条股道的既有铁路正上方进行转体施工桥,就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上架空线及地下管线。他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实际勘测同时,主动出击,挨家走访各个管理单位,就地下管线具体情况十多次到襄阳市政档案馆、城建档案馆查阅资料。清河路涵洞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城市发展及配套设施更新,已先后经历4次升级改造,其周边附属管线也先后经历了五六次改造,前后几次涵洞改造竣工图由于原先档案存储技术手段有限,每个图单独扫描成一个文件,这些资料加起来有50多个G,为了彻底摸清地下管线和既有涵洞情况,夜卫平拿着字迹模糊的铅笔手绘施工图与扫描档案一一核对,他还没崩溃,他的电脑却“崩溃”了十多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由于他前期摸排仔细到位,项目在后续下部结构施工中,未发生一起地下管线中断。
善“切蛋糕”和“加砝码”的人
地下管线调查只是襄阳转体桥施工的第一步,真正的重点和难点是襄阳站咽喉区偏载深基坑施工、临近营业线有限空间大吨位钢结构吊装和跨越襄阳车站八股道转体施工。
为了在有限作业条件下保证营业线施工安全,夜卫平多次组织设计单位、钢结构施工班组、吊装公司、运输公司对钢箱梁及钢桥塔进行深化设计,在最大限度满足运输及吊装的前提下,像“切蛋糕”一样将钢箱梁划分为108个吊装节段,将钢桥塔分为6个节段。并将狭小空间下大吨位钢结构吊装施工分为了12个施工工况和22个吊装步骤,并进行CAD和BIM技术全过程模拟,既实现了最经济的吊装起重设备选型,又有效确保了营业线施工安全。钢结构吊装施工方案得到地方及路局专家高度赞扬,桥梁公司科技部更是将方案作为培训范例要求全体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转体桥施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转体球铰核心区差之毫厘,转体梁端偏位就会失之千里,甚至可能酿成桥梁倾覆等不可挽回的风险。为了保证桥梁平稳精确转体,在转体前称重配重过程中,夜卫平带领技术人员为了一个球铰滑动临界值参数熬了整整两个通宵,最终将大桥两头的“砝码”“加平”,实现了不等跨斜拉桥精确配重和平稳转体,让转体梁段这个“胖子”灵活华丽转体。
夜卫平和同事们聊天时常说:“施工万事艰,技术排最先。干技术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只有细心钻研,仔细琢磨,才能让最适合、最经济的方案指导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