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亩产800公斤!武汉首个智慧农场喜迎丰收

新闻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价齐飞成绩单 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共振,鸿蒙智行常用常新撑起量...

当汽车行业陷入价格战的同质化竞争,鸿蒙智行用持续的技术升级与用户导向的服务理念,走出了一条“成长型...

  • 都市精英购车指南,问界新M5 Ultra对比小米YU7 

    当今的市场,新能源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2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各类车型百花齐放,配置表上的各种参数更是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在看似无止境的参数堆砌背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评判一辆车的标准,更应该...

  • 问界M8纯电版正式上市,起售价35.98万9月开启交付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家庭智慧旗舰SUV问界M8纯电版重磅登场,起售价35.98万元,为家庭用户带来纯电出行新选择。作为问界王牌家族的纯电力作,问界M8家族此前累计交付超7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

  • 华为携手发布行业白皮书,鸿蒙智行200万次避险彰显...

    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

  • 智驾技术白皮书发布,行业价值从“参数竞赛”回归到“...

    2025年7月8日,北京一场汇集行业顶尖力量的研讨会悄然举行。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共同发布了三方联合撰写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这场看似平常的技术会议背后,隐藏着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 问界M9 OTA升级:30+项新升级功能,智慧出行再进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出行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需求。2025年6月17日,问界M9迎来新一轮OTA升级,覆盖30+项新功能,从智驾领航辅助到泊车体验,再到智能座舱的优化,全面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此次升级...

亩产800公斤!武汉首个智慧农场喜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2/09/19 乡村振兴 浏览:203

9月16日上午9时,随着收割机轰鸣声响起,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港湾永旺合作社智慧农场里稻浪翻香。眨眼间,稻穗被卷入收割机,金灿灿的稻谷从收割机另一端,迅速被输送到卡车车厢里。

顶住今年严重旱情和高温“烤”验,经过145天足月生长,作为武汉首个智慧农场产业项目,这家合作社以“科技”护田,正迎来丰收季。

“风吹稻叶响,叶尖刺巴掌,下田不缠脚,叶挺茎秆壮。”抚摸着饱满的稻穗,合作社负责人胡丹为自家稻田的质量感到开心。

今年初,在省、市、区农业部门的支持下,胡丹率先试点全省智慧农场示范建设,打造“无人农场”。4月,农场首次实现无人化春播,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农业智能系统数据整合,稻田分成394个地块,块块田地都有了“户口”,能随时监测每个田块和每棵秧苗的酸碱度、降雨量、温度、风速等条件,进行精准补给。

“水是庄稼宝。”胡丹介绍,水稻稳产高产与科学灌溉密不可分。今年包括武汉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区域,遭遇了1961年以来高温热害持续时间最长、伏旱高温同季叠加最重的灾害性天气。尤其是旱情、热害最严重的7、8月份,正值武汉水稻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的关键期。

“相对于干旱,热害对水稻生长更为不利。”水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5℃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出现“半米”或“瘪谷”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永旺智慧农场万亩稻田,面临严峻考验。区政府与离农场最近的三姑井水库协调,24小时不间断保障灌溉用水。同时,合作社厉害的“抗旱武器”——AI智能灌溉系统,也有了“用武之地”。

据合作社生产负责人胡荣华介绍,智慧农场的每个地块都安装了“液位计”,根据各地块地形和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精准设定水位高度值,再通过传感器将水位信息时时传递回系统平台,管理员通过手机和电脑,就能准确启动智能水阀,全时间段自动化输送地块所需水量。

农场“00后”农机手陶哲打开手机,现场给长江日报记者演示操作过程:点开“地块4”,系统显示当前该地块水位值为25mm。他介绍,这个智能灌溉系统,犹如给每个地块安装了一台台“水空调”。8月,缺水地块最热地表温度能达到50℃以上,而智慧农场里的各地块有了“水空调”护田,田间小气候有效改善,地表温度基本控制在适合水稻生长的范围。

剥开一粒金黄的稻谷,谷粒圆润饱满,胡丹放在口中细细品味。

扬花期保持浅水层,“足水孕穗”;灌浆期间歇灌溉,“干湿籽粒”。胡丹说,科学用水和灌溉,保证了稻谷有机物质的供给,减少了空壳率。此外,智慧农场无人机巡航采集到的大数据,经过AI计算,为减少持续高温造成的草害、虫害起到关键性作用。运用AI算法,还能精准识别各地块是否存在稗草、千金籽、稻种卷叶螟等杂草或虫害,做到及早防治,既保护了水稻生长,又节省了大量人力和防治成本。

“今年的丰收,正是因为有了科技助力,我们心里有底。”胡丹说,今年农场种植的品种以“隆两优534”为主,并试种了“玮两优8612”,两个品种均为抗旱品种。收割前,农场通过遥感无人机在各地块进行了稻穗图像采集,通过AI算法,估算出每亩地大概有40万穗。

16日傍晚时分,农场烘干车间计量显示,当天已收割水稻亩均产量达800公斤。据测算,这个2万亩的智慧农场今年可收获水稻1500万公斤。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