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开问界新M5 Ultra奔赴春日之约,智享踏青新体验
暖阳唤醒沉睡的大地,当一抹抹新绿点缀郊外的花园和草坪,属于年轻人的春日仪式感正悄然开启。在这个最适合自驾春游、踏青的浪漫季节,高颜都市智能SUV问界新M5 Ultra以其独特的智能、性能魅力,重新定义着现代年...
-
马东、黄渤现场被圈粉!尊界S800内饰上海车展首次曝光
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展台前,一场特殊的"品鉴会"正在上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化身"产品体验官",与马东、黄渤两位跨界大咖一起,带观众深入探索尊界S800的奢华世界。这场没有脚本的即兴互动,...
-
尊界 S800 凭实力抢占上海车展C位,全球豪车车企高...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鸿蒙智行旗下的尊界S800成为全场焦点。这款融合东方美学与智能科技的旗舰车型,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更引来了全球豪华品牌高管的集体"打卡"。他们的到来,让尊界展台成为车展期间最热...
-
尚界登场,自带“超强基因”,华为携手上汽重塑智慧...
2025年4月16日,随着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的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SAIC尚界”正式登场,成为鸿蒙智行家族的全新成员。作为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的“第五界”,尚界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以其...
-
尚界品牌入局,自带“超强基因”,鸿蒙智行再添新成员
2025年4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惊艳亮相。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不仅为鸿蒙智行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在智能汽车领域掀起了新的浪潮,引发了行业内...
湖北荆门:凝心聚力共建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2/10/31 乡村振兴 浏览:86
今年9月以来,荆门市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变“你做我看”为“齐商共建”,产业群众选,带着群众干,探索了能人引路、乡村旅游、共享股权等共同缔造的好做法与长效机制。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分赴荆门市沙洋、京山、钟祥、掇刀及漳河新区采访,亲身感受了试点村面貌与群众精神状态的喜人变化。
产业群众选、能人引领干——“三无村”酿出幸福蜜
金秋十月,秋蜜采收忙。
钟祥大洪山下、鹰子崖边,蜂农谭孝伦熟练地从蜂箱取出成熟的巢脾,用刮蜜刀轻轻一割,晶莹的蜂蜜缓缓溢出,香甜的气息让人垂涎。
“这蜂蜜浓度高,品质绝对没话说。”谭孝伦虽年过七旬,养蜂却是把好手。在“银发蜂农”带动下,谭孝伦所在的东桥镇最偏远村——三星村,成了钟祥中蜂养殖第一村。
因交通不便、耕地不足等“先天缺陷”,4年前的三星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年轻劳动力,空心化严重。
如何找到符合三星村资源禀赋、群众能干愿意干的产业,驻村工作队队长袁付杰和村干部一起,决定“扫户”上门,问计于民。
“年纪大了外面工作难找,要是家门口有事做,确实好。”
“留在家的都是老人,一没钱二没力,能干点啥?”
“村里槐树、荆条林多,适合养蜂,投入少劳动强度低,适合老年人。”
一番走访下来,大家茅塞顿开:三星村有1.2万亩山林,生态环境良好,野生蜜源植物种类众多,养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随后,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就发展养蜂产业征求意见,大伙都认为是好主意。
不懂技术,工作队带着村民外出学习,并请来专家驻村指导,村委会、村干部家都带头养。当年,三星村养蜂户从16户增至33户。
“土蜂蜜零售价80元一斤,一群中蜂每年可采收蜂蜜20斤,养10群蜂可收入1万多元。”到年底,大伙一算账,整个小山村炸了锅。
观望的村民闻“蜂”而动,次年全村70%的农户都加入到养蜂行列中,其中80%是老人和妇女。如今,三星村蜂群数量达1380箱,年产土蜂蜜2万多斤,产值过百万元,还成立了中蜂养殖协会和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鹰子崖土蜂蜜”商标。
“每年卖蜂蜜收入4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10月10日,搭上直播带货顺风车的老蜂农李庆新,家里蜂蜜销售一空,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实践证明,主意群众拿,带着群众干,事半功倍。”东桥镇党委书记周思军说。
去年底,三星村450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期,村民大会上有人提议,再把林地发包出去,来钱快又省心,但多数村民赞成村集体收回种植蜜源植物,经济价值更高。
树苗买回后,村民主动提出“好点子”,每户出一人义务栽树,将来产生的收益按比例分红。102户村民全部到齐,1.5万棵树4天种完,节省人工费5万元。
“多与群众商量,请群众拿主意,做出的决定大伙儿愿意干,积极性高效果好,既兴了产业又富了村民。”三星村党支部书记苏洪祥深有体会地说。
让老老少少记得住乡愁——雷集村有条“最美回家路”
10月25日,在外打工的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雷集村村民叶金龙回乡时,拍摄的一条名为“最美回家路”的微视频火爆朋友圈:绿色的草坪带、绽放的金黄色菊花,簇拥着干净整洁的村道。
如何建设美丽村庄?雷集村在整治人居环境中,让群众自己说了算。
“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多了,有的村民房前屋后积累了10多年未清理,许多外出的青年都不想回家,村里凝聚力越来越差。”村党支部书记李峰说。
共同缔造活动中,村委会通过“微心愿”“禾场恳谈会”征求意见。
“要把道路建漂亮,让游子们愿意回家,我们出行也有好心情。”
“治理垃圾,首先是不能乱丢垃圾。每户垃圾桶至少配备2个,一个放可回收垃圾,一个放其它垃圾。”
“村级公路绿化按‘一段花、一段草、一棵树’的思路重新设计。光美化净化还不够,要将老粮站改建为村民广场,增加一个文化大舞台……”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垃圾分类处置实施方案》改了6遍才满意。
修建绿道,进行村庄治理,不可避免地要触碰村民的利益。
“这个猪圈拆了怪可惜,但建绿道更有意义。”村民张道会开始有抵触情绪,经村干部多次做思想工作后,他主动劝说家人,拆除了猪圈。
为建设绿化带、步道、垃圾分拣中心、小游园等,20多户村民主动拆除了猪圈、清理了小菜园,腾地5800平方米。
整治活动开展起来了,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83名村民踊跃参与道路植树种草,自发参与沟渠清淤10公里、道路清荒12公里、死角清理33处;本地施工队以优惠近3万元的价格承包建设垃圾分拣中心;村民周云双捐赠1000多元的绿化草皮和树苗;村民王道华发挥特长,免费手绘宣传墙画。
在包联单位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区城管局支持下,该村共筹集资金46万元,配备分类垃圾桶355套、垃圾清运车1辆,建起垃圾分类站4座、垃圾分拣中心1座。
“环境改善了,大家逐渐养成了晚上到广场跳舞或到村道散步的好习惯,一个个都爱讲卫生,像变成了城里人。”李峰说。
“10月的卫生评比,我只得了5分;另外扣除的5分是因为房前屋后清扫不干净,屋内摆放比较凌乱。评分出来,我的面子挂不住,11月份争取改进,取得满分10分的成绩,夺‘流动红旗’。”村民段小平红着脸说。
在建设共管、效果共评上,雷集村组建了由村“红管家”“两委”干部、群众组成的环境理事会,每个组由一名群众义务当“湾长”,形成了村环境理事会、湾长、村民的三级自治自管格局,共建美丽家园。
群策群力、共建家园——“双井”再出水古村焕新颜
双井村,地处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因“陈氏双井”而得名,近年来“双井西瓜”闻名四方。
时过境迁,古井早已废弃,其中一口已被填平,只留下一段传说。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双井村村民有了新想法:“我们村早就是远近闻名的西瓜村,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可是每次游客来就是买了西瓜就走,根本留不住人,为何不把我们的环境搞好,利用我们双井历史文化留住游客?”
村民的建议很快得到村两委回应,8月底,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伙儿踊跃发言。
“我们这里是要搞环境整治了,房间屋后都要绿化种上树。”
“环境搞好了,才能留得住人,才能把游客吸引来。”
“要把我们双井的文化展示出来,特别是两口井的历史,我们村也是有文化底蕴的。”
对于村庄环境怎么改,村民大会在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达成共识:先在“双井”所在的陈家石井湾组打造个样板,统一修葺湾组8户村民墙面并做文化展示,硬化连户道路,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重新恢复两口井并挖掘其中历史文化。
村民代表大会几经讨论通过,9月底陈家石井湾组改造正式动工。“我们按照一般建设积分制奖励,大型建设积分制奖励+按劳计酬,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共建家园”,双喜街道双井村村务工作者杨超说。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目前“双井”恢复出水,村民的外墙也粉刷一新。得知村里还将建设农具展示带,陈家石井湾组村民袁天新连日来格外忙碌,将家中放了几十年的风斗、犁耙、石碾都找了出来,准备无偿捐献给村里,“这有的东西都上百年了,以后的人可能都不认识了,放在那里还有人看,我就住在这里,发展好了受益的还是自己。”
眼下,双井村村民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家园建好。目前,村里正在建设双井现代化农副产品仓储集散展销中心、西瓜博物馆、停车场、双井农业项目二期等项目,将进一步做大西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